历史事件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华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武力侵占东三省的事件 -尊龙ag旗舰厅

九一八事变(英语:september 18th incident),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华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武力侵占东三省的事件。1931年,日本为转移国内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加快了武力侵华的步伐。9月18日夜10时余,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一段南满铁路,反诬系中国军队所为,制造所谓的“柳条湖事件”。在此借口下突袭中国军队驻守的北大营和沈阳内城。当时,南京国民政府正在南方全力“围剿”中国工农红军,坚持不抵抗政策。19日8时30分,北大营、沈阳内城相继为日军占领。中午东大营及其附近地

九一八事变角色

九一八事变资料

九一八事变(英语:september 18th incident),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华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武力侵占东三省的事件。

1931年,日本为转移国内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加快了武力侵华的步伐。

9月18日夜10时余,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一段南满铁路,反诬系中国军队所为,制造所谓的“柳条湖事件”。

在此借口下突袭中国军队驻守的北大营和沈阳内城。

当时,南京国民政府正在南方全力“围剿”中国工农红军,坚持不抵抗政策。

19日8时30分,北大营、沈阳内城相继为日军占领。

中午东大营及其附近地区也同时失守,沈阳陷落。

同日,日军还攻占营口、凤凰城、鞍山、抚顺、安东(今)、长春等20余城。

21日,日本驻朝鲜军队越境增援关东军,侵占辽宁、吉林省大部分地区。

10月,日军进犯黑江省,11月19日占领齐齐哈尔。

12月下旬进犯锦州,占领辽西地区,东北军被迫撤往山海关内。

1932年2月5日,日军占领哈尔滨,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企图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开始,也是中国各阶层人民掀起空前规模的抗日救国高潮的开始,对中日两国历史均具重大影响。

九一八事变背景

根据以往的条约,日本拥有东北境内的南满铁路和铁路沿线的驻军权。

为扩大利益,日本积极主张建设铁路支线。

初期张作霖为获得日本人贷款,同意日本修建了一些支线。

后来迫于民意压力,张作霖计划自行修建铁路,打破日本的垄断。

1928年6月发生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炸死后,其子张学良继续其父的方针,引起日本的不满。

同年12月12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

1929年3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东北党部在奉天成立,并主张收回旅顺大连租界与南满铁路。

1929年底,张学良的东北军为了从苏联手中收回位于中国东北的中东铁路与苏联红军爆发武装冲突,即中东路事件。

东北军大败。

事后,中苏关系彻底断绝。

1930年5月,关内爆发中原大战,张学良于9月率领东北军主力进入山海关内,支持蒋介石中央军,获胜后领兵常驻北平、天津,关外防备空虚。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第2营第3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

22时20分左右,以该连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的一个小分队在奉天(现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一小段铁路。

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制服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

爆炸后,河本末守立刻向北大营的方向射击,并向日军独立守备队报告“北大营的中国军队,炸毁铁路,攻击守备队”。

独立守备队又立刻报告了关东军司令部。

时任关东军高级参谋的板垣征四郎下令向中国军队开火,进攻东北军北大营和沈阳城。

东北军第七旅在事先已经得知日军将要在近期制造挑衅事件,但张学良电令“中日关系现甚严重,我军与日军相处须格外谨慎。

无论受如何挑衅,俱应忍耐,不准冲突,以免事端。

”经过反复研究,七旅决定对于日军的进攻,采取“衅不自我开,作有限度的退让”的对策,如果敌军进攻,在南北东之间待敌军进到营垣七八百米的距离时,在西面待敌人越过铁路即开枪射击,在万不得己的情况下,全军退到东山嘴子附近集结候命行动。

事变发生时,旅长没在军中。

参谋长潘镇源用电话向荣臻请示,荣下令“全取不抵抗主义,缴械则任缴械,入占营内即听其侵入,并告以虽口头命令亦须绝对服从。

第七旅三个团中有两个团按指示撤走,只有王铁汉的620团未及时接到撤退命令,被迫自卫抵抗,日本人谋本舍三在《关东军史》写道:“因虑营内设伏,为激烈之反抗,故前线士兵,不敢十分挺进,只以极猛烈之炮火相恫吓。

”直到次日两点多,铁岭,抚顺的日本守备队相继来到,敌人兵力增加,才勉强迫近北大营四周的铁丝网,从南面突入营垣。

中国官兵与敌展开巷战,激战到三点多钟。

在王铁团长率领下,冒着弹雨突围,撤退到东山咀子集结待命。

日军攻陷辽宁、吉林主要城镇

当独立守备队向北大营进攻的同时,关东军第2师第3旅第29团向奉天城攻击。

19日凌晨,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下令:辽阳的第2师主力增援对奉天的进攻;独立守备队第3营进攻营口、第4营进攻凤城、安东(现为丹东);第2师第3旅主力、骑兵第2团、独立守备第1营分别进攻长春宽城子、二道沟、南岭等地。

至19日10时,日军先后攻占奉天、四平、营口、凤城、安东等南满铁路、安奉铁路(安东-奉天)沿线18座城镇。

长春地区东北军自发反击,战至次日,长春陷落。

9月21日,东北边防军驻吉林省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谢安俊率部投敌,日军第2师主力占领吉林。

9月19日下午,国民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临时会议,与会人士作出决定“对外仍采诉之国际联盟,请求主持公道,对内则亟谋全国国民及本党同志牺牲成见,一致联合。

”外交部随即电告“国际联盟”中国代表施肇基,要求依照国际盟约促使日军退出占领区。

9月21日,蒋介石回到南京做出三项基本外交原则:1.坚决抱定保护中国领土主权及行政完整。

2.维持东方平和而达到维持世界的和平。

3.尊重一切国际公约,尤注重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之原则。

是日张学良在协和医院对日本新闻记者谈话说:“据昨夜接到辽宁之报告,关于沈阳中日不幸事件之情形,早已知矣,惟因对此不独无抵抗之能力,且又无交兵之理由,是以绝对不加抵抗,任日本之所为,此种严命,余早已发出”。

张学良下令“不抵抗”受到国民政府的严厉批评,但蒋介石仍然希望张学良前往南京商讨外交应变的方法,张却表示拒绝并改派万福麟入京。

黑龙江主要城镇沦陷

10月1日,洮辽镇守使张海鹏投敌,且奉日军命令派出3个团进攻齐齐哈尔。

10月16日在嫩江桥,被黑龙江省防军击退。

守军炸毁嫩江铁路桥的第1、第2、第5号桥,以阻止日伪军进犯。

10月26日,关东军第2师团第29联队占领四洮铁路(四平-洮安)沿线主要城镇。

11月4日,关东军嫩江支队攻击嫩江桥北守军。

黑龙江省政府代主席兼代东北边防军驻江副司令长官指挥3个旅,5个团共1.3万余人进行江桥抗战,战至11月18日,终因伤亡惨重而弃守省城齐齐哈尔,撤往克山、海伦。

11月19日,日军攻陷齐齐哈尔。

锦州、哈尔滨沦陷

张学良在事件爆发后离开奉天,带领属下转移到锦州。

10月8日,关东军派出12架轰炸机空袭锦州。

对此,南次郎陆军大臣依然对若槻礼次郎首相声称“由于受到中国军队的防空炮火攻击,才不得已采取自卫行动。

”,此后关东军发表公开声明,宣称“张学良在锦州集结大量兵力,如果置之不理,恐将对日本权益造成损害。

为了尽快解决满蒙问题,关东军有必要驱逐锦州政权。

”此后,币原主张的国际协调主义外交政策受到了严重的挫折,日本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日军攻占黑龙江省主要城镇后,开始进攻辽西地区。

12月15日,关东军进攻锦州。

12月17日,日本陆军中央部由日本本土增派混成第8旅,并从朝鲜调第20师司令部、混成第38旅、重轰炸飞行中队以增援关东军。

12月28日,第2师主力渡过辽河进攻锦州;12月30日,混成第39旅进攻打虎山(现为大虎山)。

1932年1月3日,第20师司令部率混成第38旅占领锦州。

驻锦州的东北军第12、第20旅和骑兵第3旅已奉命撤退至河北滦东地区和热河。

1月28日关东军第3旅由长春向哈尔滨进犯,同时从辽西地区调第2师增援。

当时为了转移国际社会对满洲的关注,日本在国际大城市上海挑起事端,引发了一二八事变。

1月31日,依兰镇守使兼第24旅旅长李杜率吉林自卫军进行哈尔滨保卫战。

激战五天,自卫军伤亡惨重,撤往宾县。

2月5日,日军攻陷哈尔滨。

九一八事变之东北军

东北军独立第7旅王以哲(9月18日发动北大营突围战,先撤锦州,再撤关内) 东北军独立第12旅张廷枢(奉令不抵抗撤锦州) 东北军独立第19旅孙德荃(奉令不抵抗撤锦州) 东北军独立第20旅常经武(奉令不抵抗撤锦州) 东北军独立第27旅吉兴(投日) 东北军骑兵第3旅张树森(奉令不抵抗撤锦州) 东北军骑兵第4旅郭希鹘(奉令不抵抗撤锦州) 东北军骑兵第7旅常尧臣(投日) 东北军骑兵第8旅程志远(投日) 东北军骑兵第21旅赵芷香(投日) 东北军骑兵第22旅苏德臣(投日) 东北军骑兵第23旅李桂林(投日) 东北军骑兵第25旅张作舟(9月19日发动长春突围战,战败被俘投日) 东北军独立炮兵第8旅刘翰东(奉令不抵抗撤锦州)

当时东北军共有陆军独立步兵18个旅,独立骑兵5旅,炮兵4团1营,工辎各一营,陆军总兵力189,505人以上(部份地方兵力不计),枪支96,897枝。

空军4个大队,飞机262架。

海军船舰约3万吨。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一段南满铁路的路轨,制造藉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9日,日军占领沈阳。

日军在沈阳当独立守备队向北大营进攻的同时,关东军第2师第3旅第29团向奉天城攻击。

1931年,日军在沈阳随意拘捕市民,进行审讯、残害,以清除抗日民众。

1931年9月19日,东京《日日新闻》以头条消息报道柳条沟事件。

事件推荐

重俊之变

李重俊为唐中宗李显第三子,在神龙二年被立为皇太子,但由于他不是韦后所生,颇受猜忌。后来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视李重俊为眼中钉,地位更加危险。神龙三年七月,他率李多祚、李承况、独孤祎之等人,矫制发左右羽林兵及千骑三百余人,先杀死武三思、武崇训,并杀其党羽十余人。又派李千里分兵守宫城诸门,自己则率兵自肃章门,斩关而入,欲杀韦皇后等人。不幸被拦阻于玄武门之外,士兵临阵倒戈,斩李多祚及李承况等于楼下,余党溃散。政变失败后,带下属奔终南山而去,赵思慎率轻骑追之。最终于雩县西十余里为左右所杀。唐睿宗即位后,追赠为节愍太

重俊之变

龙门石窟开凿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

龙门石窟开凿

云冈石窟开凿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道宣《绩高僧传·昙曜传》记载,昙曜「以元魏和平年(公元四六o年—四六五年),任北台昭玄统,绥辑众,妙得其一,住恒安石窟通乐寺,即魏之所造也。去恒安西北三十里武周山谷北面石崖,就而镌之,建立佛寺名曰灵岩。龛之大者,举高二十余丈,可受三千许人,面别镌像,穷诸巧

云冈石窟开凿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英语:september 18th incident),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华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武力侵占东三省的事件。1931年,日本为转移国内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加快了武力侵华的步伐。9月18日夜10时余,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一段南满铁路,反诬系中国军队所为,制造所谓的“柳条湖事件”。在此借口下突袭中国军队驻守的北大营和沈阳内城。当时,南京国民政府正在南方全力“围剿”中国工农红军,坚持不抵抗政策。19日8时30分,北大营、沈阳内城相继为日军占领。中午东大营及其附近地

九一八事变

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是明英宗亲征瓦剌反被俘虏的事件。因其发生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南),故又称土木堡之战。此事变后,瓦剌势力大振,明北边长期处于被动挨打局面。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蒙古瓦剌部太师淮王也先率军大举南下,攻扰宣府(今河北宣化)、大同等地。明英宗在司礼监太监王 振挟持下,不顾朝臣反对,仓猝率军50余万亲征,大军至宣府,风雨大至,军粮不继,兵士死亡枕藉。八月初一到达大同,王振因前方败报踵至,惊慌失措,挥军急退。归途中,王振为了炫耀乡里,邀英宗至蔚州(今河北蔚县),以访其家。后又恐大军过境损坏家中庄稼,

土木之变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汉语拼音:yangwu yundong),中国清政府于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 ,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引进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并相应地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某些政府机构等多方面的活动。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中央和地方一部分当权的官僚在严重的“内忧外患”形势下所采取的“自强”措施 。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清政府面临太平天国和英法联军的双重威胁,在内外交困中,决定首先把“心腹之害”的太平天国和捻军镇压下去,而后再设法抵御被认为是“肢体之

洋务运动

猜您喜欢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