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件

中国清政府于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引进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活动 -尊龙ag旗舰厅

洋务运动(汉语拼音:yangwu yundong),中国清政府于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 ,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引进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并相应地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某些政府机构等多方面的活动。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中央和地方一部分当权的官僚在严重的“内忧外患”形势下所采取的“自强”措施 。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清政府面临太平天国和英法联军的双重威胁,在内外交困中,决定首先把“心腹之害”的太平天国和捻军镇压下去,而后再设法抵御被认为是“肢体之

洋务运动角色

洋务运动资料

洋务运动(汉语拼音:yangwu yundong),中国清政府于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 ,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引进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并相应地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某些政府机构等多方面的活动。

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中央和地方一部分当权的官僚在严重的“内忧外患”形势下所采取的“自强”措施 。

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清政府面临太平天国和英法联军的双重威胁,在内外交困中,决定首先把“心腹之害”的太平天国和捻军镇压下去,而后再设法抵御被认为是“肢体之患”的外国侵略。

为此,它开始实行“自强新政”,主要内容是引进和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首先是军事技术,以对外国侵略者妥协退让的策略,争取其军事上的支援,加强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军事力量。

当时主张办洋务的一批贵族和官僚,被称为洋务派。

其中主要人物,在中央有奕、桂良、文祥,在地方官僚中有曾国藩李鸿章、等。

为了适应形势需要,1861年清政府成立了以奕为首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办理外交事务为主,同时办理以自强、求富为内容的洋务活动。

发展工业

洋务运动兴起之初,其直接目的是镇压人民反抗,因此,一开始就以购买洋枪洋炮和创办新式军事工业为主要任务。

1861年,曾国藩在安徽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制造弹药、炸炮等军火。

该所是清末最早官办的近代军事工厂。

而购买西方近代军事武器较早而又较多、创办近代军用工业的规模较大而又较早者,是李鸿章及其统率的淮军。

清政府创办的近代军用企业早期规模最大的有4家 :①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建成,主要制造军火和轮船。

②金陵机器制造总局。

1865年由李鸿章在南京建成,主要为“剿捻”制造枪支弹药。

③福州船政局。

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专造兵、商各轮船。

④天津机器制造局。

1866年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创办,主要制造华北地区用来“剿捻”的军事装备。

19世纪70年代初,外国资本主义加紧侵略,破坏了1860年建立起来的“中外和好”的局面。

为了适应当时的内外形势,清政府在军事上大力建设海军、增强海防,编练区别于湘淮军的新式陆军的练军;在经济上,除继续在各省设立兵工厂和扩大原有的军用工业之外,主要着重于民用工业企业的创办和经营,以期与洋商竞争。

1873年创设的轮船招商局,是由军用工业为主向民用工业企业为主转变的标志。

由于洋务运动的任务和内容有了某些改变,洋务派在原有官僚集团之外,又加了一些买办商人和有维新倾向的知识分子。

为了建立新式海军,清政府除设厂制造兵船外,还以重金向外国购买军舰。

清政府先后向英、德等国订购舰只,建立了南洋水师、福建水师和北洋水师。

中法战争中,福建以及南洋水师受挫。

1885年(光绪十一年)后,重点建设北洋海军。

又成立海军衙门以统一事权,以醇亲王奕譞为总理,庆郡王奕劻、直隶(约今河北)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为会办。

此后陆续向外国订购的定远、镇远、济远等铁甲舰和其他比较先进的舰只,均投入北洋海军舰队。

1888年北洋舰队初步成军,舰队编制基本采自英国。

与海军建设相适应,沿海各重要海口还设置了炮台等防御工事。

这些军事设施,在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中,虽然起了一定的抵御外侮的作用,但因清朝统治的腐败而终于惨败崩溃。

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企业,一为“分洋商之利”,以保护利权,并获得饷源;同时也为军用工业所需金属原料和煤炭燃料可以由自己创办的这些工业得到供给,减少对外国依赖。

民用工业企业主要有4项:轮船航运;开采煤矿和采掘、冶炼其他金属矿藏;电报;纺织业。

洋务派办的民用工业企业,除少数为政府出资的官办者之外,大多为官督商办。

官办企业和官督商办企业在资金来源和经营管理上虽有差别,但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培养人才

与工业企业和新式海军等事业的需要相适应,在洋务运动期间还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

为培养翻译人员,清政府于1862年(同治元年)在北京设立了同文馆,随后又设立了上海、广州广方言馆。

以后,洋务派又在实践中认识到,要真正办好洋务,达到求强、求富的目的,中国必须有通晓洋务的人才。

为培养这样的新式人才,一是派遣人员出国留学,二是开办学堂。

派遣学生出国始于1872年的幼童留美。

此事由容闳倡议,丁日昌支持,曾国藩、李鸿章会奏促成。

在派遣留学生的过程中,清政府逐渐认为,出国留学人员应以经过外语训练的成年人为宜。

当时具备这个条件的主要是福州船政学堂的学生,所以自70年代中期以后派遣出国的留学生以福州船政局者居多,均赴英、法学习制造和驾驶。

此外,还有派赴德国学习陆军和派赴欧美学习冶炼钢铁的一些留学人员。

80年代清政府还在国内创办了许多专门性的学堂。

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发展到19世纪80年代,社会上开始出现了具有倾向资本主义的早期改良主义社会思潮,认为君主立宪的民主制最适合于中国,提出了开国会、设议院的要求。

然而,洋务运动的指导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正是由于洋务运动本身既不可能摆脱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控制,又不可能摆脱封建势力的阻挠和侵蚀,因此也就难以避免失败的命运。

1894年(光绪二十年)清政府在中日战争中战败和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事件推荐

重俊之变

李重俊为唐中宗李显第三子,在神龙二年被立为皇太子,但由于他不是韦后所生,颇受猜忌。后来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视李重俊为眼中钉,地位更加危险。神龙三年七月,他率李多祚、李承况、独孤祎之等人,矫制发左右羽林兵及千骑三百余人,先杀死武三思、武崇训,并杀其党羽十余人。又派李千里分兵守宫城诸门,自己则率兵自肃章门,斩关而入,欲杀韦皇后等人。不幸被拦阻于玄武门之外,士兵临阵倒戈,斩李多祚及李承况等于楼下,余党溃散。政变失败后,带下属奔终南山而去,赵思慎率轻骑追之。最终于雩县西十余里为左右所杀。唐睿宗即位后,追赠为节愍太

重俊之变

龙门石窟开凿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

龙门石窟开凿

云冈石窟开凿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道宣《绩高僧传·昙曜传》记载,昙曜「以元魏和平年(公元四六o年—四六五年),任北台昭玄统,绥辑众,妙得其一,住恒安石窟通乐寺,即魏之所造也。去恒安西北三十里武周山谷北面石崖,就而镌之,建立佛寺名曰灵岩。龛之大者,举高二十余丈,可受三千许人,面别镌像,穷诸巧

云冈石窟开凿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汉语拼音:yangwu yundong),中国清政府于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 ,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引进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并相应地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某些政府机构等多方面的活动。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中央和地方一部分当权的官僚在严重的“内忧外患”形势下所采取的“自强”措施 。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清政府面临太平天国和英法联军的双重威胁,在内外交困中,决定首先把“心腹之害”的太平天国和捻军镇压下去,而后再设法抵御被认为是“肢体之

洋务运动

妖书案

妖书案(汉语拼音:yaoshu'an),中国明末的疑案 。发生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明神宗皇后无子,王恭妃生子常洛,为皇长子。后郑贵妃生子常洵。郑妃得神宗宠爱,神宗有意立其子为嗣。为此朝臣多次力争早日册立东宫。先是刑部侍郎吕坤撰《闺范图说》,神宗赐给郑贵妃。贵妃亲自作序,其兄郑国泰重刻此书。增刊后妃,起于汉明德皇后,终于郑贵妃。二十六年秋,有人撰写闺范图说跋,名曰《忧危竑议》,言郑贵妃欲夺储位,吕坤等助之。郑妃之党疑出自主张册立皇长子的吏科给事中戴士衡、全椒知县戴玉衡之手,神宗为此谪戍二人,了结

妖书案

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指明朝建文年间,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而发动的与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争夺皇位的战争。始发于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四年,朱棣攻陷南京,朱允炆失踪,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靖难之役

猜您喜欢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