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朝代

明朝历史-尊龙ag旗舰厅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君主制王朝,明朝皇帝列表传十二世历十六帝,明朝历史历时276年,明朝服饰特点主要体现在等级限制的严格。明朝地图东北抵日本海、北达阴山、西至新疆哈密、西南到达缅甸。

明朝历史人物

明朝简介

明朝历史简介

明朝(1368-1644年)是尊龙ag旗舰厅-尊龙ag旗舰厅官网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君主制王朝,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定都南京,1421年明成祖时期迁都至北京,以南京为陪都。明朝传十二世,历十六帝,享国祚276年。

明朝初期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国力强盛。1449年经土木堡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明朝未年因政治腐败、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 爆发农民起义。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了多个政权,史称南明。随后,满清入主中原,建立清朝,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占领中国台湾,明郑覆灭,明朝历史彻底结束。

明朝是中国继西周汉朝唐朝之后的繁盛时代,史称“治隆唐宋”、“远迈汉唐”。明朝历史上,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主死社稷,为后世子孙所敬仰。

明朝皇帝列表

姓名 别名 年号 在位时间 主要成就
朱元璋 明太祖 洪武 1368年-1398年 建立明朝,推翻元朝统治,休养生息,开创洪武之治
朱允炆 建文帝 建文 1399年-1402年 建文新政
朱棣 明成祖 永乐 1402年-1424年 编修《永乐大典》,经营东北,派郑和下西洋,营建紫禁城,占领安南,五征漠北
朱高炽 明仁宗 洪熙 1424年-1425年 靖难之役时坚守北平,与民休息,为仁宣之治奠定基础
朱瞻基 明宣宗 宣德 1425年-1435年 平定朱高煦叛乱;形成“仁宣之治”的治世;有很高的书画造诣
朱祁镇 明英宗 正统、天顺 1435年-1449年 1457年-1464年 夺门之变后复位,废除“殉葬”制度
朱祁钰 明景帝 景泰 1449年-1457年 任用于谦,领导北京保卫战,打退瓦剌;选贤任能,纂修《寰宇通志》
朱见深 明宪宗 成化 1464年-1487年 为于谦等名臣平反昭雪,安排荆襄流民
朱祐 明孝宗 弘治 1487年-1505年 开创“弘治中兴、修《会典》,立制度
朱厚照 明武宗 正德 1505年-1521年 应州大捷,诛杀刘瑾,平宁王及安化王叛乱
朱厚熜 明世宗 嘉靖 1521年-1567年 取得大礼议的胜利,推行嘉靖新政,抗击倭寇
朱载垕 明穆宗 隆庆 1567年-1572年 隆庆新政
朱翊钧 明神宗 万历 1572年-1620年 开创“万历中兴”的局面;进行了“万历三大征”
朱常洛 明光宗 泰昌 在位一个月 废除矿监和税监,拔擢良臣
朱由校 明熹宗 1620年-1627年 明朝第十五位皇帝
朱由检 崇祯帝 崇祯 1627年-1644年 铲除魏忠贤,明朝未代皇帝
朱由崧 弘光帝 弘光 1644年-1645年 南京称帝,延续明祚,南明首位皇帝
朱聿键 隆武帝 隆武 1645年-1646年 福建称帝,延续明祚
朱由榔 永历帝 永历 1646年-1662年 西南抗清,南明末代皇帝
明朝经济

明朝经济发展情况,可分为两个阶段。从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开国,到明宣宗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明宣宗执政的这段六七十年时间里,随着政局的稳定,被战乱破坏的地方,又重新建立起社会秩序,农业逐渐恢复,户口与垦田逐渐增多,粮食产量增加,政府税收增多,官营民营手工业陆续发展,商业城市增多,东西南北商业流通畅快,海外贸易往来活跃。

从公元1522年,明世宗嘉靖元年,到公元1573年,明神宗执政以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是明朝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

16、17世纪间,明朝曾是世界上手工业与经济最繁荣的国家之一。明朝初期推行的海禁政策,使得明朝经济受到一定的压制,但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废除海禁后,海外贸易重新活跃起来,全盛时远洋船舶吨位高达1.8万吨,占当时世界总量的18%。在明朝,一些日常用品制作得相当奢华,不但是质地,做工也颇为考究。

明朝前期国力雄厚,明朝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发达。但在中后期,却闭关自守、日益衰败,使中国失去了领先于世界的地位,被欧州迎头赶上并超出。

明朝货币

明朝的货币大部分以纸币为主,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八年开始制造纸币,叫做“大明宝钞”在制作纸钞的同时,也制造了不少的铜币,明朝所有的钱币都叫“通宝”,交易金额大的还是用白银,因为白银可以保值。

明朝文化

明朝文化出现平民化与世俗化趋势,文学艺术空前繁荣。宋明理学也在明朝达到完善。 明朝文化方面,比较有特色的,表现在诗文、小说、戏曲三方面。

明朝调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从多方面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包括类书、政书、丛书、文集、总集、字典、词典、书目等等。其中尤以类书和丛书为最,其规模宏大、编制精密,不仅在中国属于空前,即使是在世界文化史上明朝文化也是屈指可数的。

明朝时期对古代科学技术的大力总结主要是由私家学者来完成的,这又一次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封建王朝重人文轻科技的缺陷。

明朝末期耶稣会士竞相来华,给明清之际的中国带来了西方文化。与西学注入中国文化系统的同时,中国明朝文化也经西方传教士的宣传介绍,在欧洲流播开来。在西方文化的传入和影响下,中国明朝文化开始了新的征途。

明朝服饰图片

明朝服饰是指明朝时的衣饰,专指这段时期的汉服,即明制汉服。明太祖朱元璋根据汉族的传统,“上承周汉,下取唐宋”,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

明朝服饰特点主要体现在等级限制的严格。官员以品级区别服饰,女装近似宋元(贵族女装使用“各色纻丝绫罗纱”,平民女服只能用粗布,商贾用绢布,农家用纱和绢步),男装为青布直身宽长衣,头戴四方平定巾(平民穿短衣、裹头巾),书生穿直裰或曳撒。明朝女子髻式也颇多,且常在额上系兜子,名“遮眉勒”。

明朝文字

明朝时期,中国文字的各种字体基本都成型了,正规的书写一般使用行书楷书,印刷用宋体仿宋,印章用篆字。

明朝制度

明朝制度的最高权力在皇帝,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内阁的作用只是顾问,六部的权力也比较弱。但是这只是明太祖创立这套明朝制度的初衷,并只在洪武和永乐两个朝代执行过。整个明朝,后来的满清政治制度非常接近明朝制度。

到了仁宣之后,因为当时明朝文官治国的思想开始逐渐浓厚,具体的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监察机构和特务机构,加强对全国臣民的监视。在地方设立三司,加强地方管理。

明朝制度比以往历代都更完备,其中异于历代而影响最大的,当首推丞相制的废除与内阁制的设立。历史上多有相权对于皇权的威胁,明代丞相制的被永远废弃,是皇权对于相权取得的彻底胜利。但是,偌大的政务丛杂,皇帝绝不可能凡事亲裁,只得设立内阁助理。

明朝制度使得明朝精英阶层空前膨胀和精英阶层确立了独立性,无论是经济上的独立性还是思想上的独立性都在不断加强,单个精英或精英团体与君主或皇帝的利益,与帝国的利益越来越难协调一致;而君主的权威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逐渐下降。因此,出现了明朝皇帝越来越难以控制文官集团,越来越难以随心所欲。

明朝地图

明朝地图疆域囊括汉地,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后缩至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到达缅甸和暹罗北境,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曾收复安南。

明朝历史信息

  • 中文名明朝
  • 外文名ming dynasty
  • 别名大明、朱明
  • 时间范围1368年-1644年
  • 首都北京(1421年之前在南京)
  • 货币大明通宝、大明宝钞
  • 人口数量约2亿(明朝未期)
  • 主要民族汉族、藏族、苗族等
  • 中枢机构内阁
  • 军事机构兵部、五军都督府
  • 监察机构都察院、六科、按察使司
  • 开创者朱元璋(明太祖)
  • 亡国君主朱由检(明思宗)

明朝官职等级一览表

部门 官职 品阶 职掌
三公 太师、太傅、太保 正一品 皇帝的辅佐官
三孤 少师、少傅、少保 从一品
六部 尚书 正二品

吏部:掌天下官吏选授之政令。

户部:掌天下户口、钱粮、田土之政令。

礼部:掌天下礼乐、祭祀、朝会、燕享、贡举之政令。

兵部:掌天下郡邑邮驿屯牧之政令。

刑部:掌天下刑名法律之政令。

工部:掌天下营造百工之政令。

左右侍郎 正三品
都察院 左右都御史 正二品 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左右副都御史 正三品
左右佥都御史 正四品
通政使司 通政使 正三品 掌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
左右通政、誊黄右通政 正四品
左、右参议 正五品
詹事府 詹事 正三品 负责辅助太子
少詹事 正四品
府丞 正六品
五寺 大理寺卿 正三品 掌审谳,平反刑狱
太常寺卿 正三品 主管祭祀
光禄寺卿 正三品 主管宴享
太仆寺卿 正三品 主管车马
鸿胪寺卿 正三品 管招待外宾
国子监 祭酒 从四品 掌教育
司业 正六品
太医院 院使 正五品 管理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
院判 正六品
御医 正八品
翰林院 翰林学士 正五品 掌制诰、史册、文翰、讲读经史、修撰国史等事
侍读学士、侍讲学士 从五品
侍读、侍讲 正六品
内阁 内阁大学士 正五品 皇帝咨政机构

明朝官员俸禄

品级 俸禄(石/月) 折算人民币(元)
正一品 87 11087
从一品 72 9175
正二品 61 7773
从二品 48 6117
正三品 35 4460
从三品 26 3313
正四品 24 3058
从四品 20 2548
正五品 16 2039
从五品 14 1784
正六品 10 1274
从六品 8 2548
正七品 7.5 955
从七品 7 892
正八品 6.5 828
从八品 6 764
正九品 5.5 700
从九品 5 637

猜您喜欢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