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名人
司马昱

司马昱简介-尊龙ag旗舰厅

晋太宗简文皇帝司马昱(320年―372年9月12日),字道万。晋元帝司马睿幼子,东晋第八位皇帝。历仕元、明、成、康、穆、哀、废帝七朝,先封琅玡王,后徙封会稽王,历任散骑常侍、右将军、抚军将军等职。穆帝即位后,由太后褚蒜子临朝听政,司马昱升任抚军大将军、录尚书六条事,与何充共同辅政。何充逝世后,司马昱总统朝政,后升任司徒。桓温灭成汉后,威权日重,司马昱引名士殷浩等对抗,但殷浩空有谈名,又在北伐中失败,终为桓温所废。废帝司马奕即位后,司马昱再次徙封琅玡王,又进位丞相、录尚书事。桓温废司马奕后,立司马昱为帝。司

司马昱相关

  • 中文名司马昱
  • 别名司马道万
  • 国籍东晋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建康(今江苏南京)
  • 出生日期320年
  • 逝世日期372年9月12日
  • 职业皇帝、清谈家
  • 信仰道教
  • 代表作品文集五卷
  • 谥号简文皇帝
  • 庙号太宗
  • 年号咸安
  • 在位372年1月6日—9月12日
  • 陵墓高平陵
  • 典故会稽霞举
  • 享年53岁

人物生平

早而岐嶷

司马昱晋元帝司马睿的幼子,晋明帝司马绍的异母弟,母为郑夫人(即简文宣太后郑阿春)。司马昱幼年聪慧,深得其父宠爱。当时著名的学者就评论司马昱说:“振兴晋朝的,一定是这个人。”司马昱成年后,清虚寡欲,擅长玄学。 

受封琅玡

永昌元年(322年)二月,元帝下诏封司马昱为琅玡王,以会稽、宣城两地作为司马昱的食邑。 

咸和元年(326年),司马昱的母亲郑阿春去世,当时年仅七岁的司马昱,非常悲伤,所以请求晋成帝司马衍让自己为母亲服重丧,成帝怜悯他而允许,于咸和三年十二月(328年)徙封司马昱为会稽王 ,并拜其为散骑常侍。 

入朝辅政

咸和九年(334年),迁任右将军,加侍中。

咸康六年(340年),升任抚军将军,兼领秘书监。 

永和元年(345年),因晋穆帝司马聃年幼,便由崇德太后临朝摄政。当时朝廷征皇后之父、卫将军入朝想任扬州刺史、录尚书事,但吏部尚书刘遐、卫将军长史王胡之劝褚裒道:“会稽王司马昱德行昭著、素负雅望,是国家的周公,足下应把国政交给他。”褚裒于是坚决推辞,返回藩镇。褚太后便拜司马昱为抚军大将军、录尚书六条事。 

当时一同辅政的意图引用桓温来镇服庾爰之,但丹杨尹却认为桓温有不甘为臣的志向,便对司马昱说:“不能让桓温占据地形便利的地方,对他的地位、封号也应当经常贬抑。”于是劝司马昱自己出镇长江上游,让自己任军司,司马昱不听。刘倓又请求自己前往,也不获准许 ,于是任命桓温为安西将军。

抗衡桓温

永和二年(346年),骠骑将军何充去世,褚太后命诏司马昱总理朝政。 

永和三年(347年),桓温攻灭成汉。此后,他权威日盛,名声大振,连朝廷对他也惧怕三分。司马昱认为扬州刺史素有盛名,朝野对他也推崇佩服,便以他作为心腹,让他参与朝政,想以此与桓温抗衡。从此殷浩与桓温便逐渐开始互相猜忌,彼此间产生了异心。 司马昱在此后大量援引会稽人士及玄学同好进入中央,来制衡桓温。这些人对穆帝、废帝时期对外战争或内政,都产生诸多影响。

永和七年十二月(352年1月13日),桓温多次请求北伐未获准,于是率军四五万人顺长江而下,驻扎在武昌。朝廷十分恐惧,抚军司马高崧为司马昱写信责备桓温,他才返回镇地。 同年(352年)七月,司马昱升任司徒,但他推辞不肯担任。 

殷浩连年北伐,屡屡被打败,军粮器械消耗殆尽。永和十年(354年),桓温借朝野上下对殷浩的怨愤,趁机上书列举殷浩的罪行,请求将他黜免。司马昱不得已,只得将殷浩贬为庶人,流放到东阳郡信安县。从此,朝廷内外的大权都集中在桓温手里。 

升平二年(358年),当时穆帝已到始冠之年(二十岁),司马昱意欲还政于穆帝,但穆帝不许。 

兴宁三年(365年),司马昱听说冠军将军陈祐放弃洛阳,便与桓温在洌洲会面,共同商议征讨事宜。不久,哀帝司马丕驾崩,此事搁置起来。哀帝崩后,由琅玡王即位,褚太后以琅邪王绝嗣为由,再封司马昱为琅邪王(作为储君),又封司马昱之子司马曜为会稽王。司马昱不肯受封,尽管被封琅玡却未去会稽王之称。 

太和元年(366年)十月,司马昱进位丞相、录尚书事,赐“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荣誉,又赐羽葆、鼓吹及持班剑的武士六十人,司马昱又坚决辞让。 

太和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370年),在桓温北伐失败后,司马昱与桓温在涂中会面,共同商议之后的行动。 

登基为帝

太和六年十一月十五日(372年1月6日),大司马桓温废司马奕为东海王,并于同日率百官到会稽王府奉迎司马昱,司马昱在朝堂更换服装,戴平顶头巾,穿单衣,面朝东方流涕,叩拜接受皇帝的印玺绶带,即日便即位为帝,改年号咸安。桓温临时住在中堂,分派兵力屯驻守卫。 

忧愤辞世

桓温及后写了讲辞,打算向司马昱陈述自己废立皇帝的本意,但司马昱每接见他都不停流泪,令桓温战战兢兢,居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司马昱虽为皇帝,其实如同傀儡,未敢多言,又怕被桓温所废。当时司马昱见荧惑入太微垣,因晋废帝被废时亦有同样天象,故此十分不安,甚至对桓温亲信也是自己昔日僚属的郗超问桓温会否再行废立之事。郗超断言道:“大司马正在对内稳定国家,对外开拓江山,臣愿用全家百余口来担保,不会发生不正常的事变。”等到郗超急于请假回去看望他的父亲(郗愔,忠于晋室)时,司马昱说:“告诉尊父,宗族国家之事,竟到了这种地步,是因为朕不能用道德去匡正守卫的缘故,惭愧慨叹之深,怎能用语言来表达!”接着便咏庾阐之诗:“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吟诵得潸然泪下,打湿了衣襟。 司马昱也因而忧愤得病。

咸安二年七月甲寅(372年9月7日),司马昱因病重召桓温入朝辅政,一天一夜连发四道诏令,桓温都推辞不到。 二十八日(9月12日),司马昱立司马曜为太子。临终前,司马昱写了遗诏,要桓温依周公先例居摄,更写道:“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面对桓温的野心,此举几近让国。在司马昱面前亲手撕毁遗诏,司马昱说:“晋室天下,只是因好运而意外获得,你又对这个决定有什么不满呢!”王坦之却说:“晋室天下,是宣帝(司马懿)和元帝(司马睿)建立的,怎由陛下独断独行!”司马昱于是命王坦之改写遗诏,写道:“家国事都禀报给大司马,如诸葛武侯(诸葛亮)、王丞相(王导)的旧例。”桓温看到后大失所望。同日,司马昱在东堂驾崩,享年五十三岁。十月初八(11月19日),葬于高平陵, 庙号太宗,谥号简文皇帝。 

为政举措

政治

司马昱即位为帝后,桓温主控朝政,一步步要消灭反对势力,首先要对付的就是行径嚣张的司马昱同父异母兄。司马昱即位不久,桓温就诬陷司马晞谋反将其免官,及后逼令新蔡王自诬与司马晞及殷涓、庾倩等人谋反,以求翦灭陈郡殷氏和颖川庾氏在朝中的势力。随后桓温指示御史中丞奏请司马昱依法处死司马晞,司马昱不肯,下令再作议论。桓温再次上奏求诛司马晞,言词十分严厉急切,司马昱于是亲手写诏给桓温说:“如果晋室国祚长久,那么你就应该依从早前的诏命从事;如晋室大势已去,那你就让我退位让贤吧。”桓温看后害怕到流汗色变,于是不敢再逼,只上奏废掉司马晞和他三名儿子,并流放其家属。殷涓、庾倩、庾柔等人被灭族,殷氏和庾氏一蹶不振,桓温的威势达至高峰。 

司马昱一方面应付桓温,另一方面延续之前的措施,又引王坦之、谢安等人与桓温抗衡,而二人不负众望,最终也成功挽救了晋室。

外交

咸安二年(372年)正月,百济和林邑各自遣使进贡土产。六月,司马昱遣使拜百济王余句为镇东将军,领乐浪太守。 

历史评价

郭璞:兴晋祚者,必此人也。 

司马睿:子昱仁明有智度。 

司马岳:会稽王叔履尚清虚,志道无倦,优游上列,讽议朝肆。 

刘遐、王胡之:会稽王令德雅望,国之周公也。 

习凿齿:生平所未见。 

褚蒜子:丞相、录尚书、会稽王体自中宗,明德劭令,英秀玄虚,神栖事外。以具瞻允塞,故阿衡三世。道化宣流,人望攸归,为日已久。 

:①相王作辅,自然湛若神君。②皇矣简文,於昭于天。灵明若神,周淡如渊。冲应其来,实与其迁。亹亹心化,日用不言。易而有亲,简而可传。观流弥远,求本逾玄。 

檀道鸾:帝弱而惠异,中宗深器焉,及长,美风姿,好清言,举心端详,器服简素,与刘惔等为布衣之游。 

房玄龄:①简皇以虚白之姿,在屯如之会,政由桓氏,祭则寡人。 ②君若缀旒,道非交泰。简皇凝寂,不贻伊害。 ③帝虽神识恬畅,而无济世大略,故谢安称为惠帝(晋惠帝)之流,清谈差胜耳。沙门支道林尝言‘会岙有远体而无远神’。迹其行事,亦以为赧(周赧王)献(汉献帝)之辈云。

司马光:帝美风仪,善容止,留心典籍,凝尘满席,湛如也。虽神识恬畅,然无济世大略,谢安以为惠帝之流,但清淡差胜耳。 

王夫之:简文为琅邪王,相晋五年,桓温外拒燕、秦,内攻袁瑾,而漠然不相为援,盖其恶温而忌之夙也。既恶温矣,抑不能树贤能、修备御、以制温,温视之如视肉,徒有目而无手足,故惎之而犹拥立之,以为是可谈笑而坐攘之者也。盖至于听温之扳己以立而遂立焉,则生人之心,生人之气,无有存焉者矣。帝奕未有失德,温诬其过而废之,于斯时也,简文既不能折之以卫奕,则以死拒温而必不立,奉名义之正,涕泣以矢之,温亦岂能遽杀己者?如其不择而推刃于己,则温之逆,受众恶而不足以容,即令己杀而温篡,亦可无咎于天下。乃虽靦然南面,而旋陨天年,位与寿皆朝露耳。等死也,为晋恭、齐顺之饮酖,何如誓死不立,以颈血报宗社哉!温,贼也;简文相其君而篡之,亦贼也;贼与贼以智力为胜负,而不敌者受吞,必然之势也。病而一日一夜四发诏召温入辅,遗诏且云‘君自取之’,乃语王坦之曰:‘天下傥来之运,卿何所嫌。’非但闇弱如谢安所云似惠帝者耳,得一日焉服衮冕正南面而心已惬,易其忌温之心而戴温不忘,乐以祖宗之天下奉之而酬其惠也。洵哉!简文之为贼也。 

王应麟:晋简文咏庾阐诗云:‘志士痛朝危,忠臣忧主辱。’东魏静帝咏谢灵运诗曰:‘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动君子。’至今使人流涕。  

王世贞:自三代而後,人主文章之美,无过於汉武帝魏文帝者,其次则汉文宣光武明肃、魏高贵乡公、晋简文、刘宋文帝孝武明帝、元魏孝文孝静、梁武简文元帝、陈陵後主、隋炀帝、唐文皇明皇德宗文宗、南唐元宗後主、蜀主衍、孟主昶、宋徽高孝,凡二十九主。 

蔡东藩:会稽王昱,不思讨贼,居然受迎称帝,徒作涕泣之容,反长凶残之焰,朝危主辱,嗟何及乎? 

余嘉锡:简文虽受制于权臣,而能保全海西公及武陵王晞。其人盖长者而短于才。然其言不恶而严,足令桓温骇服。即次一事,以视惠帝之听人提掇,弑母杀子,戮舅废妻,皆懵然不能出一语者,想去何止万万! 

轶事典故

以鼠损人

司马昱还在任抚军将军的时候,他坐床上的灰尘从不让人擦去,见到老鼠在上面走过的脚印,认为很好。有个参军看见老鼠白天走出来,就拿手板把老鼠打死,司马昱为此很不高兴。他的门客站起来批评劝告他说:“老鼠被打死了,尚且不能忘怀;现在又为了一只老鼠去损伤人,恐怕不行吧?” 

从公于迈

司马昱任抚军将军时,一次与桓温一同上朝,二人多次互相谦让,要对方走在前面。桓温最后不得已只好在前,于是一面走一面说:“伯也执殳,为王前驱(我手里拿着殳,为王做先驱。)。”司马昱回答说:“这就是所谓的‘无小无大,从公于迈(无论大小臣子,都跟着公出游)’。” 

暗室之答

一次,司马昱在暗室里坐着,召桓温进宫,桓温到了,问司马昱在哪里。司马昱回答说:“某在斯(我在这里)。”时人因此认为他有才能。 

不必在远

司马昱进华林园游玩,回头对随从说:“令人心领神会的地方不一定在很远,林木蔽空,山水掩映,就自然会产生濠水、濮水上那样悠然自得的想法,觉得鸟兽禽鱼自己会来亲近人。” 

一日万机

司马昱任丞相时,一件政务,事情要整年的时间才能批复下来。桓温很担心这太慢了,经常加以劝说鼓励。司马昱说:“一天有成千上万件事,哪里快得了!” 

陶练之功

佛经认为摆脱烦恼、修练智慧,就可以成佛。司马昱说:“不知是否就可以达到最高的境界?虽然如此,但道家陶冶修炼的功效,还是不可以抹杀的。” 

会稽王痴

名士曾请求出任东阳太守,但司马昱没有同意,后来他病重,在他临终时,司马昱哀叹说:“我要对不起仲祖(王濛的字)了。”便下令任命他为东阳太守,王濛说:“人们说会稽王痴心,确实痴心。” 

镇静自如

司马昱曾与桓温和武陵王司马晞共坐一辆车,桓温暗中叫人在车前车后敲起鼓来,大喊大叫。仪仗队受惊混乱,司马晞神色惊惶恐惧,要求下车。桓温回看司马昱却镇定自若,满不在乎。后来桓温告诉别人说:“朝廷里仍然有这样的贤能人才。” 

安石必出

谢安在东山隐居时养着歌女,司马昱说:“安石(谢安的字)一定会出山,他既会与人同乐,也就不得不与人同忧。” 

一卦为限

桓温曾聚集许多名士讲解《周易》,每天解释一卦。司马昱本想去听,一听到是这样讲的就回来了,并说:“卦的内容自然是有难有易,怎么能限定每天讲一卦呢!” 

湛若神君

司马昱任丞相时,与谢安一起去看望桓温。当时王珣已经先在桓温那里,桓温对王珣说:“你过去想看看相王,现在可以留在帷幔后面。”两位客人走了以后,桓温问王珣说:“相王究竟怎么样?”王珣说:“相王任丞相,自然像神灵一样清澈,您也是万民的希望,不然,仆射(谢安)怎么会自甘藏拙呢!” 

会稽霞举

废帝司马奕即位后,群臣每次早朝,殿堂都还很暗,只有司马昱来了后,他气宇轩昂,才像朝霞高高升起一样。 

不识其本

司马昱看见田里的稻子时不认识,问是什么草,近侍回答是稻子。他回去后,三天没有出门,说:“哪里有依靠它的末梢活命,而不识其根本的呢!” 

猜您喜欢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